一、理论研究(13)
1、邓小平关于“后勤也是一门学问”论述的历史背景、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高校后勤能否成为“一门学问”?怎样才能成为社会公认的“一门学问”?)
2、高校后勤如何结合行业实际、践行“三个代表”?如何操作、如何落实、如何评价?后勤先进生产力有哪些发展要求?后勤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什么?……
3、高校后勤如何结合行业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正确理解以人为本、和谐后勤、可持续发展?如何操作、如何落实、如何评价?
4、现代大学后勤的价值判断与科学定位,后勤员工身份变化与价值观的重建?“派遣工”不是“学校人”,是否应当确立“主人翁”意识、履行“服务育人”义务?
5、现代大学“一流后勤”的体制模式选择、基本要素特征以及实践效果评价。
6、2000年,曾经讨论高校后勤人事制度改革、资产制度改革?现在还改不改?如何改?
7、解读中国特色“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特色是什么?新在哪里?有无深度设计、施工图、时间表、线路图?
8、如何正确处理后勤改革与维护稳定的辩证关系?(不能把深化改革与维护稳定人为对立起来!)
9、“平安后勤”、“节约型后勤”、“和谐后勤”的内涵是什么?如何操作实施?有无评价标准?
10、如何认识高校后勤地位下降、后勤人做出的牺牲?社会化条件下,后勤人的角色转换与自我反思?
11、高校如何根据校情、制订后勤发展规划?如何正确选择体制模式、提高资源配置水平、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12、高校后勤改革的对象、动力是什么?政府、高校、后勤、企业实体、师生消费者的角色定位和责任义务?
13、重新审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巨大成就、成功经验、认识误区、执行偏差、异化现象?
二、体制机制(9)
1、如何理解高校后勤“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为什么管理职能与经营服务职能要分开?
2、少数重点大学后勤设立总务长岗位?到底是因循守旧,还是明智之举?
3、高校后勤处级干部轮岗的利弊得失?能否实现专业化?如何避免短期行为?有哪些深层原因?
4、高校“自办后勤”怎样才能形成有效竞争?后勤实体如何建立长效机制?
5、高校后勤实体的科学定位?后勤干部的价值判断?是否应当、如何防止边缘化倾向(自毁长城)。
6、理顺后勤管理体制,学生公寓如何归口管理?最佳选择是后勤集团、还是学生处?理由是什么?
7、如何正确处理后勤甲、乙方关系?甲、乙方“合二为一”,是体制创新、还是改革倒退?
8、高校后勤“小机关”如何提高“专业化”监管水平?后勤实体如何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9、高校后勤理论研究,如何建立激励机制、多出高质量成果?如何为实践提供有效指导、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政策法规(6)
1、高校后勤服务是否应当交税?长远政策走向是什么?有何法理依据?有哪些国际惯例可以借鉴?
2、高校后勤“公益性”的对象与范围界定?最佳实现方式是什么?有无量化标准?需要哪些政策法规支持?
3、高校后勤注册企业,学校任命的总经理(“处级干部”)能否参股?是否违背廉政建设规定?
4、高校后勤实体多种用工制度并存、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的法律风险、利弊得失?
5、高校后勤意外事故的隐患排查、原因分析、可能后果、防范措施与责任界限划分?
6、高校后勤“政策法规体系”涵盖哪些内容?距离后勤保障“法制化”还有多远?
四、思想文化(9)
1、高校后勤先进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前进方向是什么? 如何转化为高校后勤的精神动力?
2、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内涵是什么?时代要求是什么?如何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后勤经验?
3、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正确定位?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实效?如何做到与时俱进?
4、高校后勤如何坚持姓“教”?社会企业是否应当姓“教”?具体要求是什么?有无评价标准?
5、后勤共产党员如何体现先进性?怎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有什么具体标准?
6、后勤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让“终身学习”成为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
7、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党组织(党委书记)角色定位、功能演变与业绩评价?
8、高校后勤如何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如何增强理论、制度、技术创新能力?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
9、高校后勤经济违法案例的深层原因、恶劣后果、应对办法?社会因素、制度因素、人品因素、用人失察?
五、行业建设(13)
1、高校后勤行业多层级市场体系、监管保障体系、安全责任与风险防范体系的研究。
2、高校后勤行业规范与技术标准体系、成本核算与效益评价体系的研究。
3、高校后勤行业协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如何成为协调多方利益的权威性平台?
4、如何界定、协调后勤市场运动员(服务者)、裁判员(监督者)、教练员(管理者)三者之间关系?
5、如何促进分散的校内市场融为一体、促进后勤资源融入市场?如何加强规范自律、提高“市场化”水平?
6、后勤协会如何促进社会企业融入校园文化、吸纳后勤先进文化、成为高校领导信赖的优质资源?
7、全国高校后勤协会,如何提高办会水平,扩大影响力、提高权威性,争取后来居上,及早成为“高水平协会”?
8、区域性高校后勤协会,如何立足前沿、多办实事、提高绩效、增强凝聚力、提高号召力?
9、未来高校后勤行业,市场主体力量来自后勤、还是社会企业?其优势、特色、不足是什么?
10、未来高校后勤行业,专业化、职业化人才从哪里来?高层人才、领军人物从哪里来?高校、后勤、协会、政府应当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
11、高校后勤“老人”如何变成“新人”?“新人”如何变成“能人”?如何培养高校后勤合格的、优秀的接班人?后勤成功人士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
12、如何整合高校后勤理论资源、形成权威性理论体系?如何搭建高水平理论平台?如何促进后勤学科建设、使后勤早日成为“一门学问”?
13、高校后勤如何开展境外交流?如何提高出国访问、信息交流质量?发达国家高校后勤、港澳台高校后勤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