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后勤通讯录(2012版)登记表   (2012-07-29)
首 页 |  概 况 简 介 |  组 织 机 构 |  政 策 法 规 |  大 事 记 |  联 系 方 式 |  投 稿 邮 箱  |
 
皮光纯--高校后勤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发布日期: 2011-08-04

 
一、理论研究13
1、邓小平关于“后勤也是一门学问”论述的历史背景、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高校后勤能否成为“一门学问”?怎样才能成为社会公认的“一门学问”?)
2、高校后勤如何结合行业实际、践行“三个代表”?如何操作、如何落实、如何评价?后勤先进生产力有哪些发展要求?后勤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什么?……
3、高校后勤如何结合行业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正确理解以人为本、和谐后勤、可持续发展?如何操作、如何落实、如何评价?
4、现代大学后勤的价值判断与科学定位,后勤员工身份变化与价值观的重建?“派遣工”不是“学校人”,是否应当确立“主人翁”意识、履行“服务育人”义务?
5、现代大学“一流后勤”的体制模式选择、基本要素特征以及实践效果评价。
62000年,曾经讨论高校后勤人事制度改革、资产制度改革?现在还改不改?如何改?
7、解读中国特色“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特色是什么?新在哪里?有无深度设计、施工图、时间表、线路图?
8、如何正确处理后勤改革与维护稳定的辩证关系?(不能把深化改革与维护稳定人为对立起来!)
9、“平安后勤”、“节约型后勤”、“和谐后勤”的内涵是什么?如何操作实施?有无评价标准?
10、如何认识高校后勤地位下降、后勤人做出的牺牲?社会化条件下,后勤人的角色转换与自我反思?
11、高校如何根据校情、制订后勤发展规划?如何正确选择体制模式、提高资源配置水平、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12、高校后勤改革的对象、动力是什么?政府、高校、后勤、企业实体、师生消费者的角色定位和责任义务?
13、重新审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巨大成就、成功经验、认识误区、执行偏差、异化现象?
二、体制机制9
1、如何理解高校后勤“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为什么管理职能与经营服务职能要分开?
2、少数重点大学后勤设立总务长岗位?到底是因循守旧,还是明智之举?
3、高校后勤处级干部轮岗的利弊得失?能否实现专业化?如何避免短期行为?有哪些深层原因?
4、高校“自办后勤”怎样才能形成有效竞争?后勤实体如何建立长效机制?
5、高校后勤实体的科学定位?后勤干部的价值判断?是否应当、如何防止边缘化倾向(自毁长城)。
6、理顺后勤管理体制,学生公寓如何归口管理?最佳选择是后勤集团、还是学生处?理由是什么?
7、如何正确处理后勤甲、乙方关系?甲、乙方“合二为一”,是体制创新、还是改革倒退?
8、高校后勤“小机关”如何提高“专业化”监管水平?后勤实体如何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9、高校后勤理论研究,如何建立激励机制、多出高质量成果?如何为实践提供有效指导、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政策法规6
1、高校后勤服务是否应当交税?长远政策走向是什么?有何法理依据?有哪些国际惯例可以借鉴?
2、高校后勤“公益性”的对象与范围界定?最佳实现方式是什么?有无量化标准?需要哪些政策法规支持?
3、高校后勤注册企业,学校任命的总经理(“处级干部”)能否参股?是否违背廉政建设规定?
4、高校后勤实体多种用工制度并存、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的法律风险、利弊得失?
5、高校后勤意外事故的隐患排查、原因分析、可能后果、防范措施与责任界限划分?
6、高校后勤“政策法规体系”涵盖哪些内容?距离后勤保障“法制化”还有多远?
四、思想文化9
1、高校后勤先进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前进方向是什么? 如何转化为高校后勤的精神动力?
2、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内涵是什么?时代要求是什么?如何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后勤经验?
3、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正确定位?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实效?如何做到与时俱进?
4、高校后勤如何坚持姓“教”?社会企业是否应当姓“教”?具体要求是什么?有无评价标准?
5、后勤共产党员如何体现先进性?怎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有什么具体标准?
6、后勤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让“终身学习”成为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
7、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党组织(党委书记)角色定位、功能演变与业绩评价?
8、高校后勤如何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如何增强理论、制度、技术创新能力?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
9、高校后勤经济违法案例的深层原因、恶劣后果、应对办法?社会因素、制度因素、人品因素、用人失察?
    五、行业建设13
    1、高校后勤行业多层级市场体系、监管保障体系、安全责任与风险防范体系的研究。
2、高校后勤行业规范与技术标准体系、成本核算与效益评价体系的研究。
3、高校后勤行业协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如何成为协调多方利益的权威性平台?
4、如何界定、协调后勤市场运动员(服务者)、裁判员(监督者)、教练员(管理者)三者之间关系?
5、如何促进分散的校内市场融为一体、促进后勤资源融入市场?如何加强规范自律、提高“市场化”水平?
6、后勤协会如何促进社会企业融入校园文化、吸纳后勤先进文化、成为高校领导信赖的优质资源?
7、全国高校后勤协会,如何提高办会水平,扩大影响力、提高权威性,争取后来居上,及早成为“高水平协会”?
8、区域性高校后勤协会,如何立足前沿、多办实事、提高绩效、增强凝聚力、提高号召力?
9、未来高校后勤行业,市场主体力量来自后勤、还是社会企业?其优势、特色、不足是什么?
10、未来高校后勤行业,专业化、职业化人才从哪里来?高层人才、领军人物从哪里来?高校、后勤、协会、政府应当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
11、高校后勤“老人”如何变成“新人”?“新人”如何变成“能人”?如何培养高校后勤合格的、优秀的接班人?后勤成功人士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
12、如何整合高校后勤理论资源、形成权威性理论体系?如何搭建高水平理论平台?如何促进后勤学科建设、使后勤早日成为“一门学问”?
13、高校后勤如何开展境外交流?如何提高出国访问、信息交流质量?发达国家高校后勤、港澳台高校后勤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Email: houqin@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后勤管理处 2005-2006 保留所有权利 制作维护: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