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强化管理
努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湖南师范大学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1999年至2003年,原湖南师范大学先后与湖南教育学院、湖南政法学院、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了新的湖南师范大学,现有在职教职员工3700多人、全日制学生3万多人,有5个校区,占地168公顷,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是全国绿化“400佳”。
一、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简介
2002年6月我校启动了第一次后勤社会化改革。学校党委颁发了《湖南师范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后勤与产业管理处、后勤集团,组建了餐饮服务中心等10个后勤服务实体。
为了进一步加快学校后勤事业的发展,建立更加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和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学校党委于2007年6月再次颁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第二次后勤社会化改革。按照文件精神,原后勤与产业管理处更名为后勤管理处,原后勤集团合并到后勤管理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经过对资源、市场、职责范围、人员的调整和整合,组建了新的餐饮服务中心等12个后勤服务实体。
新的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监管12个后勤服务中心,代管学校计划生育办公室、劳动服务公司、居委会,覆盖了全校5个校区,有在编在岗正式职工492人、退休职工410人、劳动合同工400人。
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后勤党委和行政班子带领全体后勤员工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始终致力于建设高效后勤、和谐后勤,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保证了大局的稳定,保证了各项后勤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铸就了一条有力的后勤保障线。
(一)管理不断强化
后勤不断加强常规管理、制度管理、劳动管理、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较好地理顺了各种关系,提高了管理水平。2008年元月,学校与各后勤服务中心签订了《湖南师范大学后勤服务目标管理协议》;2008年4月学校颁发了《湖南师范大学关于学校房屋及基础设施维修管理暂行规定》;2009年11月学校颁发了《湖南师范大学水电管理暂行办法》;后勤管理处制订了《后勤服务质量监督暂行办法》、《后勤管理服务质量暂行标准》、《后勤管理服务价格暂行标准》、《后勤财务管理办法》,创办了《后勤服务质量督查通报》;每年由校办、学工处、校工会牵头,组织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质量进行测评;实行了中心主任会议制度和工作月报制度,严格规范了各种工作程序;2009年4月重新改版开通了后勤网站,搭建了全校师生员工关注后勤、监督后勤的平台;2009年9月编制了《后勤服务指南》;2009年9月召开了湖南师范大学“后勤工作座谈会”;2010年4月与校工会联合召开了“关注民生座谈会”。
(二)服务不断提升
服务是后勤工作的生命线,是后勤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为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为师生员工创造优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后勤花大力气抓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提高。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同学们普遍反映:食堂饭菜的品种更多、口味更好了;学生寝室更舒适、文化气息更浓了;校园更绿、更美、更干净了……
在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7年党的建设工作评估、2008年学校70周年华诞、2009年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活动中,后勤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得到相关单位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在2007年文明城市创建、2008年抗击冰灾、2009年抗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性活动中,后勤更是经受住了各种考验,锤炼出了一支能打硬仗、能啃硬骨头的员工队伍。
(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近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维修改造。2002年至2010年,学校累计投入资金13015万元,完成了348个项目的维修改造,红楼、励德楼、资环学院大楼、新闻传播学院大楼等经过整体维修后,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校园里亮丽的风景线;2008年学校斥资1530万元,对南院校区水电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彻底改变了南院师生员工用水用电和污水排放状况;2008年学校投资20万元,后勤争取政府投资70万元,对学校农贸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提质改造,使该市场成为长沙市第一批示范性农贸市场。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学校又于2010年10月投入2950万元,启动了二里半校区电力增容工程。
(四)效益不断彰显
2002年开始,后勤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心组理论学习、宣传、标准化学生食堂建设、标准化学生公寓建设、安全工作、离退休工作、关工委工作、工会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等等方面全面获得荣誉。
2009年上半年,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后勤党委紧密结合后勤实际,积极、稳妥地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作为学校推荐的两个单位之一,省委第八指导检查组莅临我处指导检查学习实践活动,并对我处的学习实践活动给予充分肯定。
2009年8月,校长刘湘溶教授对后勤工作给予重要批示:“后勤工作思路明晰,工作有起色,希望在以后工作中注重常规、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打造品牌、树立形象,推动后勤工作上新台阶。”
在经济效益方面,各后勤服务中心开源节流,仅2009年年终纯利润就达到了444万元。
(五)后勤干部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学校第二次后勤改革当中,学校党委行政对后勤干部倾注了无限关爱,明确了干部的身份,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多种原因,后勤干部的身份一直没有得到确认,在2006年全国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时也受到影响。2007年在学校党委的亲切关怀下,12个中心主任全部确定为副处级干部,中心副主任按年限分别确定为正科级和副科级干部,解决了干部的后顾之忧。处党委积极为学校党委出谋划策,考察、选拔、使用、管理、考核干部,使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各中心的领导岗位。他们不负众望,带领全体职工奋战在后勤的各条战线,发挥了带头作用、表率作用和组织作用。从学校党委组织部三年来对干部的考核情况来看,后勤职工对这一批干部的认可程度是相当高的。
二、我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情况简介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把建设两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的要求,在学校办学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校始终坚持贯彻落实教育部和湖南省的有关文件要求,从管理节能、观念节能和科技节能入手,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定期召开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学校成立了以主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担任组长的水电改革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水电改革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根据省教育厅将节约型校园建设作为一项一把手工程的要求,学校又成立了以校长担任组长,主管财务工作的副校长和主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的“两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协调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为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建立健全制度,保障节约型校园建设顺利开展
为进一步规范水电管理、明确各方职责,学校正式下发了《湖南师范大学水电管理暂行办法》,从水电工程建设、供水供电设施管理、水电供应与使用、水电计量与收费、水电转供管理、违规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范,使水电管理和水电改革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在规范物资采购管理方面,我校近几年来努力推行物资集中招标采购,扩大招标采购范围。对于通用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空调),尽可能地与公司签订团购价格协议。在提升招标采购比例、扩大招标采购范围的同时,我校还针对不同的采购项目和采购对象采取了不同的招标方式,力保兼顾高效率前提下的高效益和高效能,为学校节省了大量资金。
学校还明确提出要“在机关决策中贯彻节约、效率理念,在机关运行中贯彻成本效益理念,建设节约型机关。”
(三)夯实各项基础,注重实效开展节能实践
2008年5月,水电管理服务中心对全校所有二级单位的水电负荷进行了登记和复核。2008年7月校长办公会审议了水电管理服务中心提出的《关于湖南师范大学水电改革的建议》,并明确要求先“购置、安装好水表、电表工作,立即启动,分类处理”。
2008年下半年起,学校投入60万元,分四期在全校学生宿舍和教学楼栋的公共卫生间安装了红外线感应槽式厕所冲水系统,使公共区域节水工作取得实效。
2009年6月校长办公会明确要求对17个经费自筹单位的水电费实行“按实收费”和“收支两条线”。
2009年8月,学校投入47万元,在二里半校区和南院校区的学生宿舍安装了恶性负载识别器,为学生宿舍的节电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2009年下半年,水电管理服务中心对全校所有二级单位2010年的用电指标进行了分解。
2009年11月,校长办公会和党委会同意立项,再次投入300万元,用于校内IC卡水电表安装工程,确保以完善的计量设施保障水电改革工作的顺利启动。
2010年4月,学校召开了2010年用电改革工作会议,并下达了二里半校区各指标管理单位2010年用电指标。
2010年10月,学校召开4个分校区指标管理单位用电改革工作布置会,会议下达了分校区指标管理单位2010-2011年度用电指标。
(四)树立节约意识,师生员工全员参与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学校在管理、教育、学习、科研、实践、宣传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力争在管理上有措施,在教育上有成果,在宣传上有重点。
1、注重教育,倡导环保节约的思想理念
校团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团组织生活、团日活动从思想上向全校青年学生倡导环保节约的理念。“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学校同发展”,“祖国在我心中”等团日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形成爱国、爱校、爱家的意识,从而形成环保节约、爱护校园的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加强学习,普及节能环保的知识方法
我校长期开设《水·自然·人》、《环境与健康》、《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课程,并借助“两型”校园建设这一有效载体,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社会责任感。
3、重视科研,鼓励节能环保类发明创造
刘湘溶校长亲自开展节约型校园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科学研究工作,其牵头组织的《以“多学科交叉与开放性”行为教学为特征的环境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获教育部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创建“一体两翼”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体系,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获2009年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4、深入实践,举办主题鲜明的学生活动
校团委还要求各级团组织、学生会以及各学生社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举办主题鲜明的学生活动,深入实践“两型”社会的建设,提高节约意识,掌握节能环保的方法技能。
5、全面宣传,营造良好的“两型”校园建设氛围
校团委翔网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渠道开展节约环保知识宣传,营造良好的“两型”校园建设氛围。
(五)大力开展节能实践,效果显著
1、在社会效益方面,2009年12月,我校正式向长沙市申请参加湖南省节水型单位的创建工作,以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2010年1月,省级节水型单位考核小组推荐我校为“湖南省节水型单位”。5月,我校被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为“湖南省节水型单位”(全省共七家)。
2、在经济效益方面,我校2008年水电费净支出比2007年下降了323万元, 2009年全校水电费净支出比2007年下降589万元。
3、在行为节能方面,通过我校各级部门和各个单位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已逐渐形成“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校园文化氛围。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