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后勤通讯录(2012版)登记表   (2012-07-29)
首 页 |  概 况 简 介 |  组 织 机 构 |  政 策 法 规 |  大 事 记 |  联 系 方 式 |  投 稿 邮 箱  |
 
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后勤服务工作--张红军 陕西师范大学

发布日期: 2010-12-09

 
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后勤服务工作
(张红军  后勤集团  联系电话:85308474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自身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切身体会,结合实际工作,从后勤事业发展中的以人为本出发,详细论述了以人为本在后勤事业乃至学校的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并解决问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后勤工作
作者简介:张红军,出生于1974年;男;籍贯:陕西兴平县;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后勤集团网络部部长;职称:工程师;学历:硕士研究生。
从去年起全国上下就掀起了一片学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今年317日我校在积学堂召开了陕西师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并在326日邀请教育部研究员冯刚做了活动报告。结合集团的学习活动和自己业余时间的学习认识,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舒力全面、协调、科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神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我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是: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发展,更要用科的办法来发展,用科学的法师来评价发展,以前关注的紧急时发展本身,科学发展观关注的还有发展的过程,以及怎样让发展持续良性的继续下去,要认真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指导人类走正确的发展道路的一个发展观点,是按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一些必须顺从的自认规律发展。
胡锦涛书记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今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也是我校后勤集团成立10周年,结合对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自己的本职工作,我认为我校后勤改革应该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寻求可持续性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高校后勤要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为人本,要求我们考虑后勤发展的问题,必须首先了解学校师生的各种合理需求。
高校的后勤工作承担着“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责,必须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在高校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师生为本”,必须把“师生至上”的原则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就是后勤工作的根本取向。师生的满意度是衡量后勤工作的重要标准,没有师生的支持,后勤工作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同时,相比与社会其他后勤机构,高校的后勤还具有育人的属性,这就要求后勤管理人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管理的科学、合理和富有人性化,体现高尚的品质、敬业的精神、和蔼的态度,使被管理者自觉、自愿、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在高校中,以人为本还体现在尊重广大师生的主体地位,师生是后勤工作的服务主体,应当正确理解广大师生的需求和想法,善待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师生的首创精神,推出后勤工作新思路、新举措;在高校中,以人为本还体现在,全体师生应当充分享有后勤改革发展的各项成果,这是后勤发展的根本目的,后勤的改革发展并不可能仅仅依靠某个决策机构的力量可以推动,只有充分依靠广大师生的力量,依靠广大师生集体的智慧结晶,让广大师生共同来分享改革胜利的成果,才能为后勤的改革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动力支持。
 学校“以人为本”的落脚点就是要关心职工,及时地为他们解决思想和生活中实际问题。后勤社会改革使一些人员从学校行政干部和教学技术职称中脱离,学校应该给予相应的考虑,使打消他们的顾虑,使他们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人生价值,争做高校后勤中的创业者和开拓者。同时大量的外聘员工在学校的后勤服务建设中起到很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住宿、待遇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后勤的各个岗位上,学校领导都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最广泛地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潜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使职工心情舒畅,工作热情高涨,营造了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和氛围,从而保证了后勤各项工作更好地完成。
科学发展观强调高校后勤要全面协调发展:我们在发展的理念和思路上既要坚持重点发展,也应该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的观点。协调发展就是在国家政策、社会舆论和经济环境良好的前提下,选择适合本校的后勤管理模式,制订配套的政策规章,走适合自己的后勤改革之路。
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就是在做好学校后勤服务保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后勤企业的管理、服务、经营工作,实现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和经济效益、品牌效益的全面提升。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后勤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高校后勤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与后勤运行和保障的方方面面。社会、学校、后勤都从不同层面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土壤,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为改革发展提供富有生气的动力。而观念的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和经营思路的拓展等,这些后勤改革发展系统工程的有机成分能否协调发展,构成了决定改革发展道路科学推进的关键内因。这就要求后勤在改革发展中要正确处理自身发展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关系,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而不能急功冒进,“孤军深入”,虽然,后勤改革的社会化程度是反映后勤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片面的追求社会化程度,反而会使高校的后勤事业失去强有力的措施保障,从而丧失市场竞争力,导致自身的保障能力下降。高校的后勤工作需要正确处理自身发展与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的关系,把自身的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发展的总体规划上来,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保持一致,正确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科学设定改革的目标和步骤,渐进、稳步、和谐地推进改革,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高校后勤要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后续人才的储备。只有储备了优秀的后勤人才,培养了后勤后继队伍,后勤的后续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后勤集团要做好“三服务两育人”,发挥不站讲台的讲师的作用,要选用那些政治素质高、服务态度好、知识面宽、爱好广泛的同志来做后勤服务管理人员,他们能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他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感化自己的服务对象,培养他们热爱劳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塑造大学生们崇高的人格魅力。然而后勤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后勤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相关政策的支持。
科学发展观强调高校后勤要统筹兼顾,就是要兼顾“老人”“新人”,“内聘”“外聘”,“服务部门”“经营部门”,“后勤”“学校”等各方面的利益。要统筹后勤和学校的关系,进一步理顺后勤管理体制和后勤设施设备投入机制,做到责权利到位,促进薄弱环节的提升,切实落实后勤企业的自主经营权。要统筹后勤企业与下属部门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界定集团与部门的责权利,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要统筹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职能部门、保障性部门、服务性部门和经营性部门之间的责权利,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统筹考虑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科学测算,确保起点公平,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的积极性,促进部门之间和谐发展。要统筹对内服务与对外拓展关系,在服务为本、保障有力的基础上积极对外拓展,扩大影响力,提升竞争力。要统筹市场保护与合理竞争的关系,在基本垄断校内后勤服务市场的基础上,促进合理竞争,引进社会企业补充自身服务的不足,构建内部竞争机制,以开放促竞争,以竞争促发展。统筹不同身份员工的关系,创新“老人老办法”,在学校或集团公司层面体现“老人”的利益,鼓励内退,在部门内部构建公平竞争舞台,改革薪酬分配体系,同岗同酬,以业绩为导向进行考核。
分析我校后勤改革历程,是否做到了了以人为本,是否做到了统筹兼顾,是否做到了可持续性发展?我觉得不完全,做到以师生为本,以学校为本,学校却没有以后勤员工为本。高校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和师生的利益,很少考虑后勤人员的利益和需求,尤其是引进的大学生人员。这些新聘任的高素质后勤人员由于没有相应的政策,就很难安心工作,高校后勤缺乏后继人才,留不住人才,就很难到后勤的持续性发展。学校应该关心的教师,关心后勤职工,关心自己的依靠和服务的对象,教职员工和后勤人员应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对待他们的服务对象。在现实的社会中每个都是别人的服务对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服务对象,只有各自对自己的服务对象负责,整个社会才能良性发展。只有“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才是高校稳定后勤发展的良方。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Email: houqin@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后勤管理处 2005-2006 保留所有权利 制作维护: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