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
首都师范大学 苏文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自己认为对于我们作具体服务工作的单位来说,以人为本一般应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对我们的服务对象,在我们的服务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处处为顾客着想,提供优质的服务;工作中对顾客满腔热情,尽其所能为顾客提供方便。
另一个层面是对待我们的职工要体现以人为本,处处关心他们,体谅他们。工作上要求一丝不苟是应该的,工作环境上尽量让大家心情舒畅也是应该的,生活上尽量体贴照顾职工的合理需求同样是应该的,尤其要根据特殊情况具体对待如:年龄、身体、劳动强度、疲劳情况等。下面就这一点谈一点工作体会:
一、努力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心情舒畅的投入工作能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好的工作环境能令人心情愉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在工作中怎样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呢?毛主席曾说过: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毛主席在这里讲的实际上是一种站在宏观的高度统揽全局的高超的领导艺术。毛主席说的政治局面与我们今天强调的宽松的工作环境并不矛盾。而宽松的工作环境正是要以:集中与民主、纪律与自由、统一意志与个人心情舒畅加之生动活泼为必要前题和条件的。否则,一味宽松就变成了松散。具备了这些条件就有了宽松工作环境的良好基础,而把握好这几个方面的度是领导艺术的体现。
在今天我们要做好一个部门的具体工作首先是要有团结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就有了民主氛围;人际关系搞好了、团结工作也就有了根基,有了这一点作基础,把人心凝聚起来,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可称为集中;作为一个单位,一个集体,健全规章制度,严明工作纪律是必需的,而把这种规章制度、工作纪律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是纪律和自由的辩证体现。做到这一点大家就会有统一意志,就会有心情舒畅,这样和谐的氛围,宽松的工作环境也就自然生成了。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在工作中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
1.让大家高高兴兴的上下班。高高兴兴的上下班,就是要使大家在工作的全过程愉悦,不背思想包袱。我们单位主要担负的工作任务是:保证学校的教学科研用车;职工上下班班车;办公行政用车及学生实习、教工集体活动、参观、旅游用车等,有大、中、小型车辆20余部。作为后勤集团下属的专业运输组织,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安全上,安全是前提,只有做到了行车安全才有成绩可言。而做好安全工作的根本是做好人的工作。所以要尽量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让大家心情舒畅、感觉舒服。
为此我们中心主任每天的上班时间总是比标准时间提前半小时,打扫值班室、厕所、楼道卫生,烧开水等。这样能使出早班车的同志回来有个干净环境,吃早饭有现成的水喝。事情虽然不大,但在大家的心理产生的影响是很好的。顺便说一下:我们由于单位小许多工作都是兼职,主任兼调度,其他工作都是司机兼着做,每早几乎所有人都要出早班车。
由于领导主动做这些杂物事小事,带动得大家也争着忙活,继儿环境卫生、车库卫生、车辆卫生也得到了相应改观。
2.有了问题及时解决。一个单位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矛盾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大家知道,司机这一行,工作绝大多数都是单独完成,所以协作、共同作某一件事情的机会不多,由此形成了某些“习气”,如相互看不起,互相不服气等等,这在很多单位都存在。应该说在我们单位并不严重,但也有某些方面的表现,凡出现了这类矛盾我们总是采取劝说当事方换位思考,与双方沟通,尽量迅速化解矛盾,不使其延时而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导致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同时要树正气,该表扬的及时表扬,该批评的及时批评,正气在一个单位成为主导,歪风就吹不动,邪气就侵不了。否则矛盾加深不利于工作同时产生内耗。
其乐融融如一个和谐的家庭,团结一心成一个健康集体,这样的组织大家在其中工作就会感觉舒心,彼此也会觉得亲切。工作也会自然而然的有起色。我们中心自后勤集团成立以来,在每一次工作成绩评比中,以及所作的满意度调查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与我们的集体团结、和谐的范围、良好的同志关系是分不开的。
3.建立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这样定义的: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地体现的总和。
我们中心在定位企业文化时提出了八个字:车行大道、承载平安。我们认为它基本上体现了我们这个以运输为主的单位的使命、宗旨和精神。车行大道中的大道指:正道、直道、康庄大道,实际上是以做人之道导行车之道。承载平安有:以平和、平顺之心承载行车平安、家庭平安之重任。总的宗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企业文化说到底,他的根本是“做人”的文化。,它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手段、方法使员工的素质全面地得到提高。它包括:文学、艺术、体育(身体素质)、行为举止、精神面貌诸多方面。一个企业,他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好给人的感觉应是: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随处可见地文化韵味,以及带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显现。当然这是高层次的要求,作为我们一个小的单位职工有展现自己才华的场所,有适当的娱乐空间,有一个向上的文化追求也就可以了。
由于我们受具体情况(职工年龄偏大、年轻职工极少)影响,各种文化活动开展都比较困难,我们就根据实际情况,会议室没有会议桌将其放置一台乒乓球台。开会时四周放上椅子,会后恢复成打球台。房角放两台电脑供大家学习娱乐之用。另外在楼道一侧开辟摄影展示墙,使爱好摄影的同志有一个展示才华的场所。
二、尽量做到利益分配均衡
我们一直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没问题,但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往往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矛盾点是均衡。目前我们单位的工资形式一般分为两部分:档案工资,绩效工资。绩效是根据出勤率计算的,我们是将绩效化成出车的公里数来计算收入的。出车多、跑得公里多、收入就高,这看起来很公平,也不复杂。但实际情况则是要复杂一点。因为车型不一、任务不一,路程远近差别也很大。任务有时集中在一个阶段、某些车型,为解决此问题,中心车辆调度(主任兼)确实费一番心思:考虑路程远近,疲劳程度、客户需求等等,有时一个任务要调换几次,总之让大家尽量在收入上均衡一些,避免矛盾。毕竟收入是最直接关于个人利益的。每个职工上班工作负担都是很重的,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糊口需要钱的支撑,如果我们都做相似的工作收入差距却很大,产生矛盾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另外工作中我们特别注意一点就是合同工与在职职工一视同仁,不存在谁高谁低,远近亲疏等问题,除政策规定我们不能左右的以外,一律平等,能照顾的都照顾到,使大家觉得我们都是生活工作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和谐相处。这不但是态度问题同样体现了以人为本。
要打造一支素质高、精干、能战斗的队伍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深入细致的工作必不可少,考虑周全、才能不出纰漏或少出纰漏,而往往纰漏都出在小事上,所以才有细节决定成败一说。
三、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注入进服务意识
有一句话,叫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它非常好的诠释了作为社会的人,经常处于服务与接受服务的角色转换。我们在接受服务时每每都想得到物有所值的服务,更想得到物超所值。换位思考的话,别人对我们的服务要求也是一样。
作为后勤服务单位,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意识,把服务搞上去。话讲得很好,要求完全正确,但要真正做到却是非常不容易的。原因并不复杂,整个社会进步了,全社会的服务水准提高了,人们的服务需求也相应增多相应提高了。昔日是“温饱问题”,今天是“小康社会”,明天要向“发达”迈进。
拿我们运输中心来说昨日出车,完成任务的标准安全、正点就好。今天需要加上舒适、卫生(夏天的冷气、冬天的暖气,要求温度适宜,为生则坐套、头套洁净、车箱洁净)。明日也许要“星级”服务,个性化服务。这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是文明向前迈进的脚步,是好事。但它给我们做服务工作的人、单位提出的挑战却是满大的。
首先是意识,要跟得上潮流,要意识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你不向前走,社会会推着你走,你抗拒,就会被淘汰。与其做被大浪淘汰之泥沙,何如争当个“弄潮儿”。
意识到服务对象服务需求提升,服务要求延伸,就需要我们的服务品种相应增加,服务技能与时俱进,服务领域不断扩展。
那么服务质量怎样提高,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提高,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不能笼统地讲提高,起码要先给自己单位目前的服务状况定个位,打个分,找个基准点,横竖上下有个比较然后再讲提高。否则有口号之嫌。
我想、我们平常意义上讲的这个提高应是基础较好之上的更上一层楼。而不应该是服务水准一般之再下才是。
服务质量的好与不好具体体现在我们所做服务工作的每个人的工作表现上,将每个人的服务表现相加,就是这个部门的服务质量。若你是个行业,就是个个同属部门的成绩总和等于服务质量。这说明服务质量好与不好的根本还是取决于做具体服务的人。作为顾客往往他是要靠体验、体会你的服务来定位你的服务质量的。好——满意——达到期望值。很好——很满意——超过期望值。若做得不好,必然是不满意。
所以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意识,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中心在工作手册中提出:您的满意是我们对服务的要求,诚实守信是我们对服务的承诺。随着科学发展观学习的深入,我们会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工作中:着眼于学校发展的大局坚持以教师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我们的服务对象为本。
(作者为后勤集团运输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