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后勤通讯录(2012版)登记表   (2012-07-29)
首 页 |  概 况 简 介 |  组 织 机 构 |  政 策 法 规 |  大 事 记 |  联 系 方 式 |  投 稿 邮 箱  |
 
强化高校后勤管理,建设节约型校园--陈欢欣 广西师范大学

发布日期: 2010-12-09

 
强化高校后勤管理,建设节约型校园
广西师范大学  陈欢欣
【摘  要】在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如何建设节约型校园,是每一个高校后勤工作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从节约型校园的内涵、意义、制约节约型高校发展的原因和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后勤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节约型校园;高校后勤;管理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占有并使用的大量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等院校更应该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通过开展创建节约型校园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表率、做贡献。
高校后勤部门承担着全校水、电、暖、房产、车辆等资产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责,其管理状况关系到物资效能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办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谁的资源利用效率高,谁就能降低办学成本,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进而促进学校不断发展壮大。所以,以改进高校后勤管理为中心,构建节约型校园,对于高校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节约型校园的内涵
按照节约型社会的含义,节约型校园应当是指在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领域,通过采取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杜绝浪费,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办学效益,保障学校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高校节约型后勤的意义
(一)建设节约型后勤是“建设节约型高校”的基础。高校人员众多,衣食住行等后勤保障方面的消费非常集中,在节约资源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可见后勤是“建设节约型高校”的基础。
(二)建设节约型后勤是高校后勤实现育人功能的需要。高校是育人的场所,后勤部门同样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阵地,是学生的“第二课堂”。高校后勤部门通过节约型后勤建设,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有利于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节约意识的养成,还可以使大学生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毕业后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优秀人才。
(三)建设节约型后勤有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张,基本建设项目增多,相应的能源消耗量也大幅度增加。后勤支出占整个学校支出的比重逐渐加大,已成为高校发展的一个沉重负担。因此,为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厉行节约,建设节约型后勤,以发挥出资源的最大效能。
(四)建设高校节约型后勤有利于高校后勤改革的推进。随着我国高教事业的迅猛发展和高校的扩招,使高校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后勤作为学校职能部门,无不涉及到人、财、物的节约管理,在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引导下,建设节约型后勤,以此缓解资源供需的矛盾,同时也更加深入有效地推进高校后勤改革。
三、制约高校节约型后勤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淡泊的经济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源、资源本身也是一种商品,有其本身的价值规律,应按其自身特点进行管理,实行有偿使用。然而,许多高校师生员工特别是学生对此认识不清,有些学生认为我交了学费,如何使用是我自己的事,对创建节约型社会思想认识不清,缺乏经济意识。部分老师利用公家的设备对外从事科研活动,收入自留,未对学校上交科研过程中的水电和设备折旧费,致使学校资源严重流失。
(二)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蔡志洲认为,各层面上的能源浪费都与制度的缺失有关。因制度设计的不合理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现象在高校随处可见。如由于缺乏成本核算制度,现有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没有与学生的培养成本挂钩,造成水、电、设备使用、耗材等教学资源惊人的浪费,再如毕业论文和纸质公文的打印、办公用品和各系学生活动用品的分散采购、教学仪器和实验设施的低效率使用等浪费都是不合理的制度设计所造成的。
(三)不健全的激励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使用需要充分的激励机制。目前,高校自身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机制与竞争机制,而政府仍然采用计划的方式来配置教育资源,于是出现布局结构和规模的不合理,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此外,政府的拨款方式对高校间竞争机制的引入激励不足,对高校提高效益和自主融资能力的激励不够,投入到高等教育中的有限资源,又有许多没有花在教学与科研的“刀刃”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这些都是不充分的激励机制造成的。高校一定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激励师生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献计献策。
(四)不合时宜的政策措施。建设节约型校园离不开政府有关政策的引导以及严格监管,在现实中,由于定位不准、更改校名、扩大招生规模、扩张校区面积等盲目扩张的现象比较普遍,各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及对大学急功近利的各种评估等不合时宜的政策措施都严重制约着节约型校园的建设。
四、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后勤管理措施
(一)树立科学理财观,提高节约意识。
节约型校园是不会自然实现的,需要人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其中的关键,就是要落实全面、安全、协调型的理财观,树立科学发展和勤俭节约的意识,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和节约型校园。
第一,加强教育,倡导健康消费,树立节约发展的新理念。针对不合理的消费观念,高校应加强引导和教育,把节约型消费观念纳入校风教育,作为校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建设节约型校园与“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的理念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广大师生员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适度消费观,养成节约习惯,形成节约风尚。让勤俭节约这一传统消费美德自觉地贯穿到与人的生活有关的衣、食、用、住、行等各种消费行为中去,使各种消费行为从不同的方面为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服务,形成科学创建节约型校园的良好氛围。
第二,树立“经营”的理念及成本与效率意识。高校是一个办学经营的实体,管理者应该树立“大学需要经营”这一新的发展理念,精心地运作和管理学校的各种资源。成本问题是高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控制和降低办学成本的核心在于如何使校内的有限资源运用得更为有效。如何将学校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绝不仅仅靠拍拍脑袋就可以决策的,必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校内资源配置系统,紧紧围绕机制与环境、投入与产出和资源的共享三个重要环节,把统筹财力与协调理财结合起来,把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结合起来,把节约财力与循环经济结合起来。坚持节约发展,建设节约型校园。
第三,开源节流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有效途径之一,开源是节流的基础,节流是开源的继续。建设节约型校园,就是要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教师教学科研、校园行政与后勤服务等各个领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获得尽可能大的办学效益。
(二)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学校要通过广播、网络、宣传栏、校报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胡锦涛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张旗鼓的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性,要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行政决策、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后勤服务等各个领域;要把大学生节约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最后是要把节约切实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之中,贯穿于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积极鼓励广大师生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出主意,想办法,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献计献策。
(三)加强计量管理,杜绝浪费现象。
  管理出效益,管理生金钱,建设节约型校园,管理必须到位。第一,要杜绝长流水和跑冒滴漏现象,在校园内任何场所发现这种现象都要及时处理或报修;让全校师生员工自觉养成节约用水、随手关水的良好习惯,洗漱、洗涤衣物、洗拖把等尽可能节约用水,避免浪费;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倡导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和循环使用;校园绿地用水须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禁止用自来水漫灌;尽快对能够单独计量的单元建筑或部位安装二级计量装置等。第二,要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尽量采用自然光,少开照明灯;公共场所照明要安排专人负责开闭,在合适照度基础上,适当减少照明灯开启的盏数;路灯要安装自动控制开关,并根据季节日照情况适时调整开关时间,防止白昼灯;在能够使用节能灯具的地方尽可能更换、使用节能灯具,淘汰普通白炽灯泡和其他能耗高的灯具;减少仪器设备、电子办公设备电耗和待机能耗,停工停机;合理开启并及时关闭各种用电设备;合理使用空调;杜绝私自使用电炉、电暖气、电热毯、电饭锅、热得快等电器;淘汰高耗电耗能设备,积极采用节电节能新技术和新设备。
(四)领导重视,担负责任。
坚持节约发展,建设节约型校园,领导是关键。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一升油固然重要,但决策的浪费才是惊人的。目前,我国高校面临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管理成本居高不下,重复决策普遍存在,这是建设节约型校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高校需要快速的发展,更需要长期、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领导要对建设节约型校园承担更多的责任,加强科学管理,强化经营理念,完善领导决策程序,重视决策、执行、监控和反馈四个环节,从根本上降低决策风险,提高决策质量。要采取一切措施,不断完善硬件和软件,为师生节约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在软件方面建立资源节约责任制度及相应的奖惩制度,形成资源节约的激励机制,加强检查和相互监督,自觉抵制各种奢侈浪费的不良行为,消灭一切浪费资源的漏洞和死角;在硬件方面,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传递文本,探索无纸化的办公和教学互动方式,避免校内公文、作业、论文打印以及教学设施使用上的严重浪费,有效解决“保障办学需求、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合理和节约用资源”间的矛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育社会认可的人才。
(五)讲求科学,推广节能新技术
高校积极开发和推广使用高科技节能产品,是高等学校落实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措施,也是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和人才优势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可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据有关信息介绍,运用有效的节水、节电、节煤设施,可以节约原有粗放型能源消耗量的20%35%。目前国内外节水、节电的成熟产品和新技术很多,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成本较低、节能显著、维修方便的产品,会大大地提高节约效果。
(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素质
建设节约型校园,高校后勤系统责任重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高后勤人员素质。首先,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进修、办培训班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其次,通过招聘、调进或高薪聘请等形式引进学历高、精通专业技术、懂管理的领军人员充实后勤队伍,以提高后勤队伍的管理水平。第三,制定相关政策,如职称评定、奖励、岗位考核等办法,以调动他们工作和服务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建设节约型校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要不断提高人们对资源的忧患意识和节约观念,弘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学校内形成一个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良好氛围,上下努力,全员参与,建设新型、节约型校园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41
[2].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思考.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11
[3].创建节约型校园与高校后勤管理.王伟.高校后勤研究.2006.5.1.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logistics management, building a conservation-minded campus
 
 AbstractIn advocating the building of a conservation-minded society today, how to build a conservation-minded campus, every college logistic workers have to consider. In this paper, in connection with reality, saving the campus from the content, significance; economizing constraints on the causes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reate a conservation-minded campus logistics management to explore.
Key WordCampus-sav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ogistics; management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Email: houqin@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后勤管理处 2005-2006 保留所有权利 制作维护: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网络中心